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,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,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天花粉蛋白抑制HIV病毒感染细胞的可能机制,并提出改造天花粉蛋白以减少副作用的新方法。
此后10多年间,科学家们通过药理学的研究发现,天花粉蛋白是一类核糖体抑制蛋白,并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,而且可以抑制HIV病毒在其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复制,制止HIV病毒在患者体内的扩散。
根据这一发现,90年代初,科学家们曾将天花粉蛋白试用于艾滋病的一期和二期临床治疗,但由于天花粉蛋白的强抗原性(即异体排斥反应),对艾滋病患者的肝脏损伤很大,并引起了高烧、虚弱、炎症等一系列副作用。
由于HIV病毒在感染人体细胞时,细胞表面必须要同时含有一种名为CD4的免疫分子和另一种具有介导化学诱导作用的趋化因子受体,HIV病毒才能在细胞中感染、蔓延。
在中科院院士、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裴钢的指导下,上海细胞所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,天花粉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相互作用,并导致一系列的细胞反应。
这一研究的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杂志《实验医学》(J.Exp.Med)上发表,近日还获得了上海市第八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。